打开APP
小贴士
2步打开 媒体云APP
  • 点击右上角“…” 按钮
  • 使用浏览器/Safari打开

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进新征程 | 靓了面子也美了里子

2022-11-28 10:59  阅读:20396 

近日,记者走进宁都县青塘镇河背村,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道路,宽敞美丽的休闲广场,规划整齐的钢架大棚,错落有致的农家洋楼……河背村一改过去贫困落后的面貌,出落成为“内外兼修”的美丽乡村,这些改变都源自河背村唱响了“五美乡村”建设协奏曲。

美丽山水聚“人气”

河背村是远近闻名的“红色村”,在这里召开的青塘会议确定了中央苏区第二次反“围剿”作战方针,诞生了少共苏区中央局,至今还保留着多处革命旧居、旧址。

从去年10月开始,当地立足浓厚的红色历史文化底蕴,因地制宜开展“五美乡村”建设,对遗址遗迹、旧居旧址进行修缮和保护,并在立面改造、道路硬化、河道清淤、新建广场等一系列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中融入红色元素,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让红色文化内涵更加凸显。

与此同时,河背村还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,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度,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真正做到了让乡村既靓了面子,也美了里子。

“这些年,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环境卫生变好了,住得也舒服了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留在家乡发展了。”河背村村民何平生高兴地说。

河背村党支部书记何清明介绍,通过科学规划,资源整合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河背村,不仅自家的孩子经常回来住,更成了背包客最爱的梦里小村。

富饶硒土聚“财气”

天然的富硒土壤是打造富硒产业的基础。河背村共有2573亩富硒土壤,发展富硒大棚蔬菜730亩,富硒蔬菜成为村民名副其实的致富产业。

河背村富硒农业产业覆盖农户855人,说起种富硒蔬菜发家致富的经历,正在大棚里采摘辣椒的种植户何国生告诉记者:“我这茬黄椒长得好,现在市场收购价每公斤4元,一亩大棚收入预计能超3万元,今年上半年收入就达到了7万多元。”

何国生是当地的贫困户,日子一直过得很紧巴。村干部和何国生结成帮扶对子后,给他量身定制了发展思路,鼓励他利用当地富硒土壤种植大棚蔬菜。何国生在2019年种了6亩大棚蔬菜,赚了10余万元,一举甩掉了贫困帽。尝到了甜头的他越干越有劲,“明年还将继续扩大两个大棚,现在有产业,有政策,有奔头,好日子还在后头呢!”

河背村的幸福之路,源于产业的发展,只有产业兴旺了,老百姓的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。近年来,河背村立足村里优越的自然条件,因地制宜,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产业,按照“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运作模式,走出了一条助农富民的致富路。

便捷交通增“势气”

河背村位于莲花山脚下,四周被大山环绕,过去这里的村民出行只靠一条弯弯绕绕的小土路,交通闭塞,种植的蔬菜水果无法及时运出成为很多农户头疼的问题。

近年来,在国家、省、市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,宁定高速、昌宁高速通车。宁都西高速路口设在青塘镇,联通了城市,缩短了与城市的距离,早上蔬菜在大棚里,晚上就到了粤港澳市民的餐桌上。

此外,在政府的帮助下,村里还建成了通村公路,补足了交通落后的短板,疏通了农村交通落后的“毛细血管”,装运车可以直接开到蔬菜大棚门口,告别了过去的肩挑背驮、菜运不出去的局面。

“河背村的通村公路建成了,蔬菜再也不怕烂在地里,现在全村80%的农户成了种菜户,收入也比以往翻了两番呢!”村民何朝阳高兴地说。如今的河背村,路网通了,产业有了,村民富了,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。

“今年,我们村现有的集体收入已达到53.22万元,下一步我们将深挖红色资源,拓展红色产业链,让红色旅游和富硒产业一同发展,相互结合,一起来壮大集体经济。”对于未来,河背村党支部书记何清明信心十足地说道。

来源:赣南日报

2
相关阅读
template 'mobile_v5/common/wake'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来说两句吧...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
加载中。。。。
表情